中国的传统民居为什么大都带有庭院?

2025-04-20 06:43: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当中,建筑风格有着不同的特色,在每个朝代他们的建筑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民居当中很多建筑都是自带有庭院的。

  我们看北京地区很多的四合院,或者是福建地区的客家土楼,比较有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些建筑都自带有庭院。而这些建筑之所以都带有庭院,这跟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庭院在中国古代通俗的就是只用墙围建起来的建筑,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建筑来说,庭院往往携带有亭、台、楼等场地,而这些场地的组成使得庭院看起来更加的雄伟壮观。而中国最明显的庭院特征就是阿房宫,阿房宫有诸多的楼阁以及庭院组成,在阿房宫当中亭、台、楼是非常的壮丽以及奢华。

  而我国传统民居大都带有庭院,最主要的因素是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在古代建筑楼房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己的楼房风水比较好,并且建筑的设计要蕴含着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这一道家哲学在很多地方都得到运用,并且她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人民,从而在中国传统建筑上将这一思想完全的表现了出来。

  而传统民居大都带有庭院,另一个原因就是古代人民可以在庭院当中布置一些假山或者是植物,在中国古代人们大都喜欢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对于山水的喜爱是一般人不能够比的,所以庭院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些文人墨客对于大自然,山水植物的喜爱。更从侧面为整个房屋建筑提供了很大的艺术性以及让房屋建筑充满了大自然的风味。

回答2:

这跟中国文化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人们喜欢安逸、清净、悠然自得、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因此房子采用封闭式庭院结构。

回答3:

因为过去的家庭都是居住在一起的,有庭院也是方便一家的生活,同时也是能够将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外界分开,主要注重的就是家庭内部的感情

回答4:

因为过去的中国人是不会分家的。一个家族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村落,一家子人一起就形成了个院子。

回答5:

因为庭院有内聚性的象征意义,可以给人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古代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