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时期我国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

2025-04-20 03:44: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宋武帝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宋武帝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被权臣萧道成取代,刘宋灭亡。

刘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王朝,也是南朝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如谢灵运、刘义庆、鲍照、裴松之、范晔、颜延之、祖冲之、何承天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旷世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休养生息
刘裕即位之后,以司马氏前车之鉴,宋武帝削弱强藩,集权中央。有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的辖区,限制其文武将士的额员。为防止权臣乱政,他特下诏: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军还交回朝廷。世族隐匿户囗,减少官府收入,武帝下令整顿户籍,厉行土断之法。规定政府所需物资,不准像过去那样滥行征发,而是派有关官员以钱购买。适当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即位为帝后更派大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 。
同年,由于先前林邑借晋末乱局屡屡侵扰交州,刘裕命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万人南征林邑,大军深入林邑国(今越南南部)境内,歼灭了林邑国的大半士兵,痛击林邑,林邑请降,并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贡,并获刘裕册封。后计划在422年出征北魏,彻底肃清北狄,结果永初三年(422年)五月刘裕病卒,北伐取消。

元嘉之治
宋文帝即位之初,朝政由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人把持。文帝既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之事,又不忍甘当傀儡。于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文帝先后诛杀了徐羡之和傅亮,又亲自督檀道济、到彦之率军西进,将谢晦擒杀。将军政大权收归己有。

宋文帝
宋文帝即位后,继续实行宋武帝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由是“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 宋文帝刘义隆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奖励垦荒,采取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发展生产。刘宋前期20多年间,战争较少,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元嘉之治”的繁荣景象。
经过刘裕父子的努力,晋末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宋书·武帝纪》)的状况有所改善。史称其时:“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多,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良吏传序》)这一派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难免带有封建史家过于渲染的色彩。但不管怎么说,元嘉时期确是南朝最安稳的时期。

1、政区方面,刘骏还通过改置州镇的办法削弱地方势力,他即位初,将扬州分为扬州及东扬州二州;将东晋以来废置不常的湘州(治今湖南长沙市)最后稳定地设立起来,分统原荆州所统长沙等八郡;后又分荆州、湘州、江州、豫州共八郡置郢州(治今湖北武汉市),横跨数州之间;东晋以来,雍州侨置于荆州之内,无实际统治区域,宋文帝曾分荆州襄阳等五郡归雍州统辖,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刘骏又进一步分荆州郡县充实雍州无实土的侨郡县,使雍州重镇形成,荆州因此再也不能发挥其昔日威胁建康朝政的影响。刘骏还委任寒人恩幸担任州镇军府掌管文书的典签,他们负责监视州镇长官,并拥有随时将情况直接报告朝廷的权力,州镇起兵反抗朝廷的可能性大大削弱。

2、经济方面,他推行土断,抑制兼并,奖励养马,限制士族封山占水,改铸钱币,设立台使。

四学
元嘉十五年(438年),文帝征豫章处士雷次宗到建康,在鸡笼山开馆,聚徒教授。文帝几次亲到学馆,听次宗讲学。同时,使何尚之立玄学,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与雷次宗的儒学合称四学。

文学
刘宋《世说新语》
文学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笔简洁俊秀,记录了魏晋人物数百位,后者无出其右,成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之作。“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改革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史学
史学上,这一时期裴松之、裴骃、裴子野并称为“史学三裴”。其中,以裴松之《三国志注》最为著名。
史书记载,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为之作补注。《三国志注》对后世注释史学影响深远。同时,这一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晔著《后汉书》,该书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艺术
此外,书画、围棋等也在这个时候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给后世都留下了极大的影响。

科技领域,宋政权虽然短暂,却同样留下了灿烂的光芒。

医学
医学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宋文帝时,政府设置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专门负责

医学教育工作。
宋元嘉二十年(443),何承天制成《元嘉历》,此历法比以前的历法更加精密,推动了中国历法的发展。

圆周率
不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应该是刘宋末年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他经过艰苦的研究,终于将圆周率推演到小数点后7位,这一杰出成就领先了欧洲1000年之久。成为中国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机械
此外,他还制造了指南车、发明了使用机械开动的“千里船”,还有他发明的“水碓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舂米和磨粉的效率,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经济
刘宋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加上江河交通便利,使得商业日渐发达,江南社会稳定地朝货币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甚至连江北的汉中地区,也在刘宋中期开始使用货币。但由于国家控制的铜矿不足,使得币制屡变,质量不精。市场上有普通的生产用品、生活用品与奢侈品,商贾小者坐贩于列肆,大者转运于四方,而凡是大批运进的商品买卖,多是世族庄园所生产的经济作物。商税是朝廷收入的大宗,然而世族有免关税权,在任期届满时带着大批货物作为“还资”,然后转贩各地。商业重镇有建康、江陵、成都、广州、广陵等地。建康是三吴的经济中心。会稽、吴郡、余杭居次。广州是海上贸易重镇,贸易对象有东南亚各国、天竺、狮子国、波斯等国。江陵是关中、豫州、益州、荆州、交州、梁州的转运站。成都不仅商业繁盛,也是蜀锦的重要产地。

风气
在南朝宋普遍习惯兴起了追求个性自由、民族开放、多元文化的风气。作为南朝的知识分子大体顾大局,不再负隅顽抗,正所谓“无声胜有声”,这体现了一种理想乐观主义的情怀和豁达大度的心境。如阮籍因不肯与司马氏通婚,而在媒人面前大醉六十余日。在南朝也兴起了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应付之。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地域上和观念上。在地域上主要是开放地吸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同时中原文化也向周边地区扩散,整个社会不存在交流的禁锢。观念上的开放突出的表现在对女子束缚的放松,女子多享有较多的自由,如当时的妇女字一定程度上可以抛头露面,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士女游宴的事,女子可以与男子一样参加聚会、游春,妇女的发式服饰也可以反映她们的地位上升了。

服饰
南朝宋在承袭秦汉遗俗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北方民族服饰特色,稍作了些改动,主要体现在个别服饰的主色上。南朝宋的服饰就比较随性,主要追求的就是轻松、自然、舒适。
  男子服饰都是大袖宽衫博带,而且大多名士都是不穿中衣只穿外衣的,有些正常些的会在里面穿件类似于吊带衫的衣服。
  女子的服饰一般就是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不同于男子的宽衣博带,女子上衣部分紧身合体(受游牧民族影响),但仍是广袖。下裙为多折裥裙,裙长及地,下摆十分宽松,比较随意,多表现俊俏飘逸的的效果。贵族妇女还喜欢带很多繁盛的装饰,这应该与南朝宋的奢华糜丽之风有关吧。
  总而言之,南朝宋的服饰与魏晋一样,较之秦汉,宽松简洁了些。

总的来说,刘宋虽然后期的26年中换了6个皇帝,且大多残暴,内讧不断。但我们不能以一个王朝后期的表现如何不堪来否定一个王朝。客观地讲,刘宋王朝的前34年,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并且还出现了长达二十几年的“元嘉之治”。刘宋王朝虽然只存在了六十年,但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的名人,如谢灵运、刘义庆、鲍照、裴松之、范晔、颜延之、祖冲之、何承天等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的名人都活跃在这个时代,建康文学史论在这一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旷世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

刘宋王朝强盛时,其北部疆域的防线到达潼关、黄河一带,因此是南方六朝中疆域最辽阔的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朝国力最盛的一个朝代。刘宋王朝也是士族政治转型的一个拐点,刘宋开国皇帝以寒门庶族出身,凭借着与北府兵组成的寒门武装集团夺取了士族的江山。其诞生本身也表明着皇权重振与寒门的崛起,此后皇权通过重用寒族制衡士族,这一时期士族位高但无实权,寒族位低但权重,士族退居次要地位,大多不再参与国家具体事务的管理,也不再掌握军权。这一时期的国家政体渐渐恢复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此后皇权与寒门的崛起和士族的衰落的这条脉络一直贯穿宋齐梁陈四朝,至陈朝时,士族已基本衰亡。因此其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历史影响不容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