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助推VR的论点逐渐增多,VR产业有了升温迹象。据映维网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球AR/VR领域的风险投资超过70亿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26亿元)增长了170%。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4月,VR/AR领域融资就有10余笔,国内外融资总额约为29亿元。
不仅资本开始重新入场,据国际数据中心(IDC)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AR/VR头戴式显示设备经历了上一年度下滑后出现首次增长,全球出货量达到130万台,同比增长27.2%。
通信行业专家柏松说:“5G对VR产业是个巨大的契机,它的高速、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有望解决VR发展中的短板。但是,5G能不能迅速引爆这个行业,VR是否被大众广泛接受还需要观察,整个商业生态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的试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指出,如何缩小用户对VR产品的高预期和实际体验感受之间的落差,成为消费者、行业及VR发展共同的关键任务。
不仅复苏于游戏,也是各行业心头所好
虽然VR公司针对个人消费者市场的尝试多以失败收场,但是VR依然是各路公司的心头所好,它在等待一个新技术条件的到来,这个技术就是5G。
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以下简称2019ChinaJoy)上,高通联合小伙伴们首次以旗下移动平台品牌“高通骁龙”命名了1.2万平方米的整座场馆,在中国电信和中兴通讯的支持下,5G网络现网覆盖成为最拉风的元素,手机厂商们表现得异常亢奋,云化的PC、游戏和AR/VR有望成为第一波“杀手级”应用5G对AR/VR行业的影响及助力
在2019ChinaJoy开展前,OPPO发布了首个手游大数据报告,截至今年6月,OPPO手游用户总规模已高达2.1亿,平均月活数1.3亿。在过去的一年中,OPPO的手游玩家共下载了241万TB的游戏,如果用4T的硬盘存储,平堆起来的高度超过了两个珠峰。
毫无疑问,移动游戏已成为近年来最具活力、最大的游戏细分市场。业内专家认为,如果说超强的游戏性能就是他们竞技的主要维度,5G的到来则给了他们最强的助力。与此同时,深受VR设备笨重不堪所累的厂商们,也将有可能轻装上阵,因为当5G的“低延时”把网络传输控制在毫秒级别,云VR、云端图像渲染就有了新的可能。
但是,VR行业不仅复苏于游戏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表示,虚拟现实产品被认为是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和互联网的入口,有望成为继彩电、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类标志性产品。
凭借5G等新兴技术的持续赋能,VR将打通文娱、医疗、教育等垂直行业,成为战略性行业的重要使能技术,使虚拟与现实“无缝对接”。
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亦强调,5G网络技术将对VR行业,特别是为数据传输和移动终端的边缘计算能力带来显著的推动作用。VR技术在行业的应用还处在早期阶段,需要尽快利用先进技术来解决建模的难题。不同于娱乐行业中基于图形图像维度的模型创建,VR在战略性行业中的建模对象更加复杂和多维,对模型精准度的要求也更高,如军事领域中,VR基于运动学、动力学来精准建模,在医疗领域则是基于物理特征、生理特征和材料学进行建模。
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虚拟现实是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关键领域,具有产业潜力大、技术跨度大、应用空间广的特点。目前,虚拟现实处于发展初期的部分沉浸体验阶段。
预计未来五年,变焦显示与光波导成为热点,显示计算化初见端倪;注视点渲染、混合云渲染快速升温,端云协同、软硬耦合的精细化渲染成为趋势;网联式云化虚拟现实加速发展,5G赋能云VR;眼球追踪成为焦点,多感官交互技术路径多元化;内容交互性不断提高,助推媒体采编播创新。
此外,以内容应用、终端器件、网络平台和内容生产为重点领域的产业生态初具规模,内容与特定平台解耦加速生态成形,人工智能对虚拟现实的影响轨迹逐渐明晰,知识产权竞争态势趋于激烈,规模化应用试点开始落地。
当前,我国各地积极出台虚拟现实专项政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技术研发缺乏针对性与原创性,对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敏感性不强;缺少富于产业影响力的优质内容平台,产业融合创新程度不足;应用推广以展厅观摩式为主,示范辐射能力不高。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应紧抓5G与人工智能机遇期,突破业界惯有展厅级、孤岛式、小众性、雷同化的虚拟现实发展瓶颈,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技术预研与趋势预判,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探索具备落地潜力的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集聚融合,优化扶持政策,深化发展支撑环境,实现产业级、网联式、规模性、差异化的虚拟现实普及之路。
内容应用成为主要增长点
虚拟现实产业链条长,参与主体多,主要分为内容应用、终端器件、网络平台和内容生产。其中在内容应用方面,聚焦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工业生产、医疗健康和商贸创意领域,呈现出“虚拟现实+”大众与行业应用融合创新的特点。
全球虚拟现实市场快速发展,内容应用成为主要增长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虚拟现实市场1600亿元,增强现实市场450亿元。预计2017-2022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0%,虚拟现实为占据主体地位,增强现实增速显著。从产业结构看,终端器件领域市场份额占据首位,内容应用市场快速增长,其中工业、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将由2018年的8%升至2020年的19%。
此外,深入调研表明,当前“虚拟现实产业临冬论”(2017年投资增速负增长)反映出虚拟现实发展已由概念热炒进入理性调整阶段,自2016年进入高速发展之后,全球虚拟现实风险资本市场已经针对产业链条开展更加审慎明确的投入。硬件终端与行业应用占据全球风险投资产业细分领域主体。
资本投向日趋聚焦核心技术企业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8年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中,28%位于中国大陆,获得25%的资金。2018年我国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数量为44家,相比上一年77家显著减少,但获得资金规模从18亿元增长至30余亿元,即企业平均获得投资从两千万增至近七千万元,且有十余家公司达到亿元水平,资本投向日趋聚焦于拥有核心技术的虚拟现实企业。
人工智能+5G技术助推内容跨平台增长
报告分析指出,虚拟现实遵循先硬件后内容的发展节奏,内容跨平台趋势助推产业生态加速成形。人工智能对虚拟现实的影响轨迹逐渐明晰。而5G产业链日臻成熟,世界各国相继制定5G相关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和网络建设,支持2019年5G商用部署,2020年开始规模商用。
报告建议,我国发展虚拟(增强)现实产业要牢牢把握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的窗口期,发挥虚拟现实带动效应强的特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应用示范为突破,以产业融合为主线,以平台聚合为中心,突破虚拟现实产业就事论事的发展定势,着力构建“虚拟现实+”融通发展生态圈。